编者按:配资炒股资讯
2019年,职业本科高校进入公众视野。截至目前,这类高校已达87所。经过梳理,今年将有7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迎来其首届本科毕业生,他们就业、创业、考公考编、考研究生,我们将目光聚焦这类高校的首届毕业生,讲述他们拥有的独特学习经历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美好憧憬。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思 记者 樊未晨
“我在职业本科高校度过了非常丰富的大学生活,顺利地毕业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希望社会大众也能多多了解认可它。”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石油工程技术专业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马松琛真诚地说。
被问及为何会选择一所职业本科院校时?马松琛坦言:“其实我的高考成绩,使我的选择比较有限。结合喜欢动手实践的性格特点,我独立作出了这个决定。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也是我的第一志愿,幸运地被录取了。”
目前,马松琛正在作入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的准备工作。
而他和大港油田的渊源远不止于此。其实,大学之前,他一直生活在大港油田,是一名“油田小子”。油田的生活影响了他的学校、专业选择,更重要的是涵养了他踏实、实干、爱动手的性格特质。
离开生活了18年的油田区、进入大学,在抓紧理论课学习的同时,马松琛更注重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协作领导能力,探索自身兴趣爱好。
大一时,他加入了学校的吉他社,成为校团委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校社联”)的一名学生干事,经常参与各类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同时是入党积极分子。大二换届后,他成为了校社联主席。在校园社团中,马松琛还成立了一个乐队——MARK,他任乐队的鼓手。
而作为一所职业本科院校,在教学培养上,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段兴华表示:“我们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能手。”据了解,该校职业本科相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占比,可达到1:1的教学时长。
马松琛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们每个暑假,都要去进行暑期实践,可以自主选择,也可以去学校推荐的企业实习,这是纳入学分要求的。并且,每学期实践操作课程甚至比理论课还要多一点。”
“比如,大一的时候,我们就有金工实训课,这是最基础的锻炼我们动手能力的实训,也是通用制造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有石油工程、钻井工作流体等实训课。”他认为,这一课程培养体系,符合当前国家对注重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大三上学期,马松琛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他的项目团队设计了一种采气井除砂解堵装置参加该赛事创新组的比赛。他回忆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总决赛时的场景说:“我们前一组进行答辩的是成都某高校的博士生团队,当时我想的就是重在参与就好,所以迅速调整了心态。谁都没想到,我们最后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在比赛的过程中,马松琛及其团队还将这一装置申请了发明专利,并将其作为毕业设计。“因为它有现实应用效果,如果除砂不及时会影响油气田的产量。”
在大三下学期,他作为学校入选“碳中和、能源绿色转型与国际胜任力”阿塞拜疆夏令营项目的两名学生之一,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山东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的十几名学生一起,去往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巴库,参观阿塞拜疆共和国国家石油公司(Socar公司)、巴库高等石油学院(Baku Higher Oil School),并开展交流研学活动。
大四时,马松琛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回顾4年的成长像是被细细打磨的石子。“从大一疫情期间穿上防护服为社区人员采集核酸,到大二成为社联主席策划一系列精彩活动,再到大三时去到承德县小学当志愿者……这些细碎的瞬间,让我慢慢懂得了‘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是弯腰捡起垃圾时的自然,是耐心解答疑问时的真诚,是看见需要时伸手的本能。这些都是大学四年里的成长经历。”马松琛说。
“始于初秋,终于盛夏。都是风景,幸会!”临别毕业之际,马松琛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大学四年,学校给了我们自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我很满意四年前自己作出的选择。在毕业后,我还能回到大港油田工作,为国家能源战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为可以传承大港油田精神而感到自豪。”未来,马松琛计划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技能,“先好好工作,之后再去考一些专业资格证书来丰富自己技能本领,过几年也想考研来提升自身学历。”
链接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今年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共754人,其中普通本科毕业生335人,专升本毕业生419人。首届毕业生实现面向全国就业,实现了专业对口率高,起薪点高,发展空间大,稳定性高,满意度高的就业目标。目前,该校超九成的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毕业生中考研录取25人,西部计划1人,公务员录取8人。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段兴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配资炒股资讯
永盛金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